英國一名學生被人毆打,校長是這么處理的
先講個真實的故事。在愛爾蘭一所以校風嚴謹出名的學校里,一名憂心忡忡的爸爸走進了校長辦公室。他給這位已連任三年的老校長看了幾張照片,照片上是自己剛上7年級(類似于我國的初一)的兒子(姑且叫他Mike)胸口和背上的瘀傷。這位爸爸說自己的孩子小學階段特別陽光,喜歡上學,可是7年級剛開學的前兩周狀態越來越不好,也不說為什么,直到昨天再三詢問,兒子才說學校有個同學每天都打他。老校長震驚了,他向來以治理學校有方為榮,他管理的學校向來都是零暴力事件,現在這種事情居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實在天理不容。他告訴這位爸爸,自己會親自調查事情真相,然后提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是這名家長,你會怎么做?你會希望校長如何處理?
如果你是這名校長,你又會怎么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離開后,老校長馬上派人叫那名打人的同學(姑且叫他Wolf)到辦公室。在等Wolf時,老校長怒火萬丈,決定要嚴懲肇事人,還要給所有有潛在暴力傾向的孩子一個提醒,讓他們知道暴力行為的后果。于是他盤算著給Wolf停課三天的處分。可是他越想越氣,于是想干脆停課一周。
但是,停課一周以后呢?如果Wolf重操舊業怎么辦?怒氣稍微平息一點后,老校長長嘆一口氣,決定還是先把事情弄清楚再說吧。
Wolf進來了,老校長簡單地問了問他開學后的情況以及Wolf對新年級的感覺,然后進入正題。老校長問:“你知道我為什么找你來嗎?”
Wolf:“知道。因為我打Mike了。”
老校長很詫異,沒想到Wolf一點都不隱瞞。接著問:“你打Mike的時候在想什么?”
Wolf想了想,說:“我6年級的時候被一個7年級的人打過,但我沒告訴任何人,當時決定當我到了7年級的時候,也要找個人來下手……”
老校長接著問:“你知不知道這件事情對Mike的影響?”
Wolf:“我想他會很疼吧……”
老校長:“你以前被打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Wolf想了想,說:“很憤怒,很害怕,很羞辱……”
老校長:“你知道Mike這段時間因為這件事情完全喪失了來學校的熱情,每天都處于恐懼和緊張的狀態,完全無法正常生活嗎?
Wolf聽完,深深的嘆了口氣,把頭深深的埋下去。
老校長:“”你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嗎?”
Wolf:“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會這么做了。”
老校長:“你會向Mike親自賠禮道歉嗎?”
Wolf:“我要。”
于是老校長讓Wolf到另一間辦公室等待,并叫人去找Mike來見他。
Mike進來以后,老校長關切地問:“Mike,你的父親已經告訴我發生的一切了。我為你的遭遇表示非常難過。”
Mike長嘆一口氣,面色凝重。
老校長:“你能告訴我,Wolf打你這件事情上,最讓你覺得難受的事情是什么?”
Mike想了想,說:“為什么是我?為什么他打的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有什么問題。Wolf和我在小學的時候還是朋友啊!”
老校長:“你想聽聽Wolf說他為什么打你嗎?”
Mike點點頭。老校長叫Wolf進來。Wolf告訴Mike,他自己當年被7年級的同學打過,一直憋屈于心,一直忍到自己也到了7年級才找一個目標下手。
Mike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他一直以為是自己出了問題,沒想到原來Wolf打人事出有因。
老校長說:“Mike,我希望你重新振作起來,回到你當年陽光樂觀的狀態。Wolf的行為并不是因為你有任何不好,只是他自己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然后老校長問Wolf:“你想當著我的面給Mike道歉嗎?”
于是Wolf很嚴肅很真誠的跟Mike說了對不起,不是那種敷衍了事應付校長的道歉,他的語氣和神態表明他是真的很懊悔。
然后老校長問:“Wolf,你打算如何彌補你的過失呢?”
Wolf進入沉思,很久,老校長耐心的等著。
五分鐘后,Wolf說:“Mike,我能明天在學校食堂請你吃午飯嗎?我打算當著所有人的面跟你賠禮道歉。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會打你。”
Mike接受了Wolf的邀請。
就這樣,這場校園暴力事件平息了。從此以后,Wolf再也不打人了。
為什么不能以暴制暴呢?
看到這里,你肯定在想,為什么要用這么麻煩的辦法,直接停課并且在全校公布Wolf的罪行難道不是更加直接更加有效嗎?
老校長之前也有過猶豫,因為從感情和邏輯上來說,嚴懲罪犯是理所當然并且能平民憤的做法。只是,這種做法并沒有從根上解決問題。Wolf打人并不是因為他就是想違反校規,而是因為他過去的經歷,想逞一時之快報過去的仇,他也并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行為對Mike造成的傷害。如果僅僅靠懲罰,確實會讓Wolf對校規心生恐懼,會因為害怕懲罰而停止自己的暴力行為,可是他有可能會利用別的辦法來滿足內心深處對“報仇”的渴望,將”暴力“轉化為別的更加隱蔽的行為。
Mike一蹶不振并不僅僅是因為身體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創傷。如果僅僅靠停Wolf的課來解決問題,他可能身體上的瘀傷會減少,但心理陰影始終存在,始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哪一點不好,才成為了被攻擊的對象,這種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傷害如果不得到彌補,Mike會依然生活在恐懼和緊張中。
唯有讓Wolf自己分析了自己暴力行為的動機,并讓Wolf對Mike所收到的傷害感同身受,他才有可能完全停止自己的暴力行為,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停止施暴。
唯有讓Mike親耳從Wolf那里聽到,自己成為受害人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威武、不夠好,而是因為Wolf自己有問題,Mike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會開始得到恢復。
老校長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幫助當事人自己分析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并且自己尋找雙方能夠接受的解決方案,這種做法遠遠比他利用校長的權威身份來代替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有效的多。
讀到這里,你可能明白了校長的良苦用心。
老校長的做法究竟有哪些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首先,老校長對于”教育“的理解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不斷提醒自己。教育的目的除了是讓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以外,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會在社會上與人相處,而與人相處的技能唯有自己親自去探索去經歷才能獲得。成人在孩子學習社會技能的過程中所起的角色是”輔助(assistance)“孩子們自己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將自己的辦法強加給她們。就像游泳教練的角色是讓孩子學會自己游泳,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游泳。
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老校長和孩子們的對話很值得深思。他的提問方法非常有講究。
不要問”為什么“:
當孩子打人或是將新買的書給撕了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問他:”你為什么這么干?“但是,這樣的問題往往無法幫你找到真正的答案,因為辦了壞事后人的本能是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一旦家長問了”為什么“,孩子就會順著思路來給找一個合理的解釋,而且這種解釋并不一定是孩子有意撒謊。(你可以想象,如果哪天你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了,孩子問你為什么,你是不是第一反應就是”你太吵了“或是“誰讓你不聽話?”,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太累了)
那校長是怎么發問的?
對于施暴者,他問了這么幾個問題:
”發生了什么?“
”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想的是什么?“(而不是你為什么這么做)
”你知道這件事情對xxx造成的影響嗎?“問這個問題是引導施害者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從而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
”你打算如何做,才能彌補對xxx造成的影響?“這個問題很重要,這是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此發問,校長沒有代任何主觀判斷,僅僅是引導孩子自己梳理出事情真相,并且找到問題解決辦法,孩子的注意力會從”為自己的行為找理由“轉移到”我的行為究竟有何影響,我該如何彌補“。
對于受害者,校長問了這么幾個問題:
”發生了什么?“(這個故事里面,孩子的父親已經回答了)
”這件事情對你有什么影響?“(這個故事里面,孩子的父親已經回答了,校長在Mike面前表達了他的同理心)
”你覺得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最難接受的是什么?“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為校園暴力(包括嚴重的身體暴力,還有被孩子隔離、被取外號等冷暴力)對孩子身體的影響遠遠低于對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影響,而后者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校長需要孩子自己將心底深處最難以承受的事情表達出來。
”你覺得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你才可以完全接受呢?“在這個故事里面,校長是要求Wolf自己提出解決方案,而Mike則有權利接受或否行這個解決方案。
結尾,再總結一下這位校長處理校園暴力問題的核心原則和方法:
保護受害人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為關鍵,遠遠比解決身體上的傷害重要(所以,如果自己孩子收到欺負,千萬不要再跟他說”你怎么這么膽小,他打你了,你打回去啊!“)
讓肇事者明白并且體會自己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后果,是他因為懊悔而停止不良行為,而不是因為害怕懲罰
讓孩子們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而不是依靠大人的權威地位代替他們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圖片來自網絡,文字是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長培訓課程以后總結而成。該方法被很多國家的學校采用,雖然表面上沒有“懲罰”措施來的干脆直接,但是往往都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而且對受害人的自尊心保護的最好。具體操作方法依孩子的年齡決定,老師發問和引導孩子的這個過程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熟練的說話技巧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本文雖然沒有花筆墨分析家長和校方的配合,但是這個環節也很關鍵。如果您對該問題有什么心得或者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和我們進一步交流]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